海燕出版社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海燕出版社 首页 简介 海燕动态 查看内容

8.17 《笔法琐谈》入选全国“艺术类新书”20强榜单

2013-8-17 10:06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872| 评论: 0

摘要: 《笔法琐谈》入选全国“艺术类新书”20强榜单

  潇碧生色, 虚心有节
 
  海燕出版社推出书法评论家孟会祥五卷本《竹堂文丛》
  《笔法琐谈》入选全国“艺术类新书”20强榜单

 

    

      孟会祥书法作品

 

   《笔法琐谈》入选全国“艺术类新书”20强榜单

   近日,记者获悉, 由海燕出版社出版的《竹堂文丛/笔法琐谈》入选2013年5月全国“艺术类新书”20强榜单。

   《竹堂文丛/笔法琐谈》是一本关于书法的理论著作,作者孟会祥现为《书法导报》副总编辑。该书以中国书法的帖学笔法为主线,在叙述基本笔法的基础上,讨论了笔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。内容涵括历代书论精华,特别注重汲取近年笔法研究成果,结合作者学书体会,甄别融会,含英咀华,孕育而成。行文风格语简而意密,平实之中,颇有推敲。是关于笔法论述的精妙之作。

  日前,记者来到书法导报社采访了他。

  孟会祥先生身材颀长,看似木讷,但聊起来很是善言。办公室的茶几上随意摆着《容斋随笔》《琼美卡随想录》。他说,公务之余,每天的工作无外乎看书、临帖、写字。

  孟会祥的生活方式纯粹文人化,却没有文人雅士的派头。有人以好茶名酒彰显名士身份,可与他毫无作用。有人请他品尝罕见的好茶,说,嗜茶人见到这茶都会激动地哭,可他两杯过后面上无甚表情。什么茶对他都毫无诱惑,“一喝茶就睡不好觉,只喝白开水”。

  孟会祥不装,对于世界,他是本色出演,也许真正的演技就是没有演技。一直以来,体制外的漂泊状态,不断砥砺着他的心志。正因为20多年安于一隅的寂寂修炼,才有这5本著作壮观地“井喷”。

  孟会祥自署竹堂,有人曾问他为什么叫“竹堂”,他说自己身瘦且长,似竹,且好此潇碧,故称竹堂。历来文士对“四君子”梅兰竹菊有雅怀、有情结,因为四者被赋予了人的德操、品格,而他以“竹堂”名其心斋,可知其虚心有节。因号竹堂,其文丛亦名曰“竹堂文丛”,其中有本书也起名《竹堂笔记》,丛书的装帧皆用竹子图案,可见他对竹子的钟爱。另外,大概也印证了他内心价值与审美的趋向。

   笔法“指南”: 发心纯正,金针度人

   《竹堂文丛》包括5本书:《襄城》《曾经》《笔法琐谈》《竹堂笔记》《书法直言》。《笔法琐谈》是其中专讲书法笔法的一本书,入选2013年5月全国“艺术类新书”20强榜单,成绩不俗。

   孟会祥在序言中谈到,“书法”这个概念,强调了“法”。笔法是书法的核心。按照笔法写出来的文字,才可以称为书法作品。他还说,笔法不是玄妙事,然而小瞧它,是永无入门之期。

  孟会祥从事书法艺术一二十年,曾编写大量中小学及高校书法教材,由于其重视书法教育的普及、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,所以才有此书的问世。

  谈起这本书的热销,孟会祥介绍:“当今写书法的书很多,但谈笔法的比较少,这本书为学书法的人提供了方法,有实用的功能,所以受到人们重视和喜好。”

  一位署名“柿园居士”的网友拜读此书后,十分推崇,将孟会祥的《笔法琐谈》与沈尹默的《学书有法》、周汝昌的《永字八法》、孙晓云的《书法有法》相比肩,称其“著书发心纯正,金针度人,非唬人自利者;立论皆出己意,言人未言,非搬运贩卖者;匡正历代谬讹,破妄显真,非神乎其技者;发阐立足实践,就书论书,非散漫无稽者;态度朴诚真切,实事求是,非臆造自是者”。因而,《笔法琐谈》福利书坛,导引后学,可与其他3本著作并称为当代论书“四大名著”。

  论道书法:“展览是短期现象,产生杰作需要漫长的过程”

  除书法专著《笔法琐谈》外,《书法直言》《竹堂笔记》也是孟会祥关于书法方面的评论集与随笔集。

  孟会祥平时做书法编辑,生活中伴以翰墨,所以对书法有自己的实践和体验,对书坛诸多现象的看法入木三分,他在《竹堂笔记》中不无忧虑地写道:“书法由斋中事演而为杂耍媚人,是可哀也。”

   “书法不是表演艺术,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下书写,然而,现在到处是艺术表演。”孟会祥对记者说。

  对于流行书风,孟会祥认为,“什么风都不过是过眼云烟”。他还对眼下众多的书法展览提出质疑:“作者自我感觉良好,而评委忧心作品中的文化缺失,担心书法今后的走向。”他指出:“展览是一个短期现象,而产生杰作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”

  文化转型与文化断层,是国人所面临的问题,时代的变迁对文化的消磨使人无可奈何。孟会祥认为,书法活动离不开时代与背景,如《兰亭序》,离不开文人雅士聚会的节日活动,离不开东晋政治,如果把背景抹杀,伟大的作品只剩白纸一张,所以今人之书,“有文化的背景、事件的背景的作品又有多少呢?所以,当代书法不能学之皮毛,因展事而书,为骄人而书。而应注重作品的精神因素,时代价值。”

  对于众多的书法评论文章,孟会祥直言:“评论界的花篮文章多,里面只有10%的东西是真的。”

  修文以诚:“文字写给自己看,犹如揽镜自照”

  《曾经》《襄城》两本散文随笔集是孟会祥的回忆之作。作者说:“我写散文,如揽镜自照、自言自语。我觉得,我是故乡的游子,是世事的游子,甚至游离于自己。偶尔,记可记之人,写可写之事,写了就当下心安。”

  翻开页码,处处是作者的真情吐露,弱弱的语气,是说给别人,又像是说给自己,展示了一个孤独的书法家的日常人生。这文字像深秋的虫鸣,声音在草棵间回转,传递出人世间微小的生息,也温暖也生动,也冷寂也寒瑟,声声撩拨在心上,令人回避不得。

  在现当代散文大家中,他服膺张中行,所以文字里有那种要命的真,逼人的善。“也喜欢郁达夫的真,但那种极端的真让人接受不了”,孟会祥说,张中行与郁达夫不同,他的行文中是有度的真,“喜欢张中行这样的真”。

   “怀恋真是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。在消失中寻找,在寻找中怀恋,可以说是这本散文集情感表达的关键,从中看到了作者的忧伤。”黑龙江绥化学院教授王立宪先生评论道,“孟会祥的散文是真诚的,他正视生活的残酷,但又不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他无意于去告诉谁什么,但生活化的叙述与心灵剖白直抵生活的本质。”

   寄身翰墨:竹格兰韵,文心古意

   “书法”二字,重在“法”上,如何把握其中法度?孟会祥认为:“在疾速的动行中,始终保持着精微,这就是‘法’的底线。”而书法的高度何在?他又出语如偈:“学习书法,手眼相竞,水涨船高,永远没有究竟,便是究竟。”

   有评论家用“竹格、兰韵、文心、古意”,来概括孟会祥的书法艺术。风神飒爽,发笔迅捷利落,使锋如刀,似春笋破土,谓其书法有“竹”的品格。结字舒展有如风兰,行笔得复翁白蕉行草书韵致,清奇野逸,毫无燥气、火气,可见兰韵。作为传统实力派的书法家,他的作品古意醇厚、韵味十足。同时,他博览群书,以文养艺、溯流而上、潜心修行,文章、书法则皆入上乘。

   孟会祥欣赏凡·高的名言——“我内心有大自然,有艺术,有诗情”,凡·高是一个在孤独中拥有一切的人。相比而言,除了不能推掉的应酬,他惯于独处,与书法与文学在天地间私语对话,在孤寂中独享艺术的妙处。“相对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”,个中欣悦与自由,大概是他最为珍贵的。

  郑州晚报记者 尚新娇 原载《郑州晚报》2013年8月16日B12版    

相关阅读

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 ( 豫ICP备20021112号-1 )

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769号

GMT+8, 2024-3-29 19:45 , Processed in 0.031034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